主题: 老昆明消失的“清泉业”,挑吴井水卖!井边有昆明人回不去的生活

  • 愛上╮寂寞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29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1/12/3 0:36:37
  • 来自:云南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昆明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老昆明滇南第一泉



昆明与井的渊源就更不用说了,以前老昆明的古井名井可不少。其中最有名的水井就是吴井古代吴井被称为“滇南第一泉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到了近代,因为“名井水”水质好,名气大,虽然许多有钱人家里有井,还是要破费一番,常常不惜重金,雇人挑吴井水饮用

城内大茶馆如三市街的太华春、正义路的华丰茶楼,门前都挂出“专售吴井水”的牌子,引得茶客满座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一些贫苦市民就专挑吴井水进城,沿街叫卖,借以谋生,也为体弱、孤老无力打水和没有时间打水的人家送水,送一挑可以赚几个小钱

有人把吴井水挑到城里卖高价,这种水又清又甜,市民都抢着买回去做泡菜用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老昆明的清泉业



从而,就延伸出了一条产业链。这就是老昆明的“清泉业”他们专门挑水、运水,把“名井水”送到有需要的人家。

当然,从事“清泉业”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,挑水人要在警察局登记,分段编号以后,到划定的街巷挑水上门,但是收费都很低廉,仅够糊口而已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挑水人送水时,他们总会在木桶的水面上放一两块小木片,以免行路时把水晃出来,而到夏天,飘在木桶水面上就是一片小荷叶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据统计,直到1956年,昆明还有225个挑水人,每天定时为理发店、饮食店和居民挑送生活用水,按月收取挑水费用,坊间称其为“清泉队”。两年之后,到1958年,就只剩下42人了。


据老辈人说,有的人家特别“渣筋”(昆明方言),他们只要挑水人挑的前面那桶水,认为挑水人会放屁,后面的一桶水会有味道。

送水人对付他们的办法,就是挑进门前将两桶水对换个位置,让渣筋人永远喝他们心目中的“臭水”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井边的老昆明生活



在当时,街巷之间都星罗棋布的散布着数眼大井小井,他们多为公用水井,井边却是街头巷尾最热闹的地方,也是见证老昆明人市井生活的地方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那个没有自来水的年代,人们每天的洗衣做饭、饮用水,除了河水、溪水外,井水就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水源。


有的时候因为用水量大,来回打水费时费力,路程又远,所以不少人直接来到井边淘米洗菜,回去时又可以顺带提上一通清水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洗衣服就更不用说了,一洗一漂都要用掉好几桶水,有些人就索性把衣服拎到井边洗漂。邻里就在此偶遇,大家就一边洗一边谈笑风生,话着家长里短

从外面劳作回来时,大人们先跟来打水的人借来桶打上一桶清水,先喝上几口,剩下的再用来洗脸洗手。然后相约坐在井边的青石板上闲聊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这样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老昆明的井不但是日用取水之所,还是邻里之间交际、传递信息的平台。井边也就成为了街巷里的“政治中心”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老昆明记忆



那个年代,住在盘龙江、玉带河、金汁河和九龙池(今翠湖)附近的居民喝的就是河水和湖水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米线、豆腐、酿酒、染布等手工业作坊的用水,也来自于河水湖水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那时的昆明,天晴下雨都不会堵车,宽阔平整的马路上热闹非凡,到处都是自行车铃零的声音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那时的昆明,没有高楼大厦,街道虽不宽阔,但周边古香古色的老民房冒着的炊烟,是回家最美好的样子。

登录查看大图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

关于老昆明,我们有说不完的的记忆。

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
""